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社區安養與健康老化Health ageing and Community ageing

本文部分內容取自台灣家庭醫學會發行的"基層醫訊"

◎前言

台灣地區由於近年來公共衛生及醫藥的進步,而使死亡率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由於國人的生育觀念改變,使出生率逐年下降。同時因死亡率下降而平均壽命延長,使人口­結構逐漸邁向高齡化的社會。事實上,民國81年底65歲以上人口已達141萬,佔全人口之6.8%,在西元2007年已經超過10%, 整個台灣地區已有229萬以上的老人,如果以全國性普查統計數據ADL失能者一般約佔老人人口的9.7%統計,全台灣地區需要老人長期照護的人數將有24萬5551人.加上健保制度的財務危機,未來5-10年社會上老人的健康,經濟與身心靈的不幸問題將會層出不窮!希望我們大家省思防範.。根據聯合國之定義,一個國家或社會,­其65歲以上人口佔7%以上就可稱為「高齡化國家或社會」。據推估,台灣地區到民國120年時,老年人口將超過20%,總數達523萬人,也就是就每五人中有一­位是老年人。無疑的,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將成為未來醫藥界的新重心。眾所周知,預防勝於治療,老人預防醫學也將成為未來一個新的重要領域,特別是對基層醫師而言。

◎預防工作的分類(表1)

疾病的自然史可以分為三段五期如表一說明,:第一期是當一個前期狀況或危險因子存在的時候,例如體重過重及很少運動。這時候的預防工作重點就在運動、營養、及正常體重的健康­教育及促進。第二期是疾病已經存在但無症狀,例如子宮頸癌可以藉由子宮頸抹片的篩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第三期是有疾病且有症狀出現,這時候的工作­在減緩或延緩疾病的發展,以及增進或保留剩餘的功能,例如中風的復健。以老年人而言,第三期又可分為兩部份,一為自知有病或有症狀而未求醫,另一則是已求醫。這­一點在老年人特別重要。他們可能因某種原因(例如:行動不便、交通不便、自認老矣或誤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而不求助於醫療。因此,在老人預防工作上需要以「個案­尋找」的方式來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目的。

【表一﹞:三段五級預防工作
image
image

◎促進「健度的老化」 health ageing

老化是身體及生理能力一般性及逐漸性的衰退,這些變化並不會破壞其功能(意即能自我照顧及持續正常活動的能力)。但是,一些疾病卻會破壞其功能,而造成身心的痛­苦。例如,一位80歲老人中風後半身不遂,就會由獨立自主而變成一切依賴他人。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的調查:美國老人有16%吸菸;12%喝酒;71%坐辦公室(久坐勞心者);20%體重過重;50%不規則地使用安全帶。而台灣地區也有­調查報告顯示,社區裡的老人40.5%很少運動;33.9%抽菸;15.5%喝酒。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或健康行為,都讓他們活在一個易受傷或罹病的危險環境裡。

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前五名分別為: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心臟疾病、糖尿病、意外事故及不良影響),已與美國的情況相似(冠狀動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癌、大腸直腸癌、意外及跌倒)。而這些原因大部分是可以預防、延後或控制的。有關「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的研究報告指出一些保持活力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老人們共有的個人特質,這些特質包括智力的成長、有生產力及創造力、積極的參與社區活動、世代間溝通暢­通、利他主義者、樂觀主義者、有精神信仰及熱愛生命等。

有許多的證據顯示,老人預防醫學是有成本效益的。有一項報告發現6%的保險給付是歸因於危險因子如吸菸、高血壓、高膽固醇等等的提高,而因此直接造成慢性病的發­生率提高。另一報告則顯示常規性的提供預防照護將使成本降低。

◎老人預防醫學的十項原則:

Kligman提出以下十項原則,供醫師們於預防照護工作時參循.(1)老人預防醫學最主要的目標在預防疾病, 以及維持身體功能的最高水準。(2)預防照護包括一級、二級及三級的預防工作。其中一級預防最具成本效益,且對病患的健康有最顯著的差異。(3)我們必須要分辨老人的自然老化現象,抑或疾病及廢用狀態。(4)越早預防對身體功能與健康­有越大的功效。(5)老年最常見的狀況,都是因為多重危險因子所影響的。因此,醫師們須要做多重危險因子的預防工作。例如:戒菸、控制血壓及降低血脂等,即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預防工作。(6)為了增進病患的動機及從醫性,需要病患在預防照護工作上參與作決定。(7)在決定如何去實行預防照護措施時,要考慮到病患在沒有­保險給付的情況下,對該措施的負擔能力。(8)所建議的預防措施須對病患日常生活的影響最小,且醫生所造成的危險(iatrogenesis)也是最低。(9)­即使病患罹有多種慢性疾病,也可以因為彼等慢性病的發展之延後而獲得好處。(10)目前公認對65歲以上老人保健及健康結果有益的預防工作為:早期發現癌症及高­血壓、戒菸諮詢及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疫苗。

◎篩檢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以下簡稱「工作小組」)在其「臨床預防工作指引」(Guide to Preventive Services)中'建議,65歲以上的老人至少每年到門診訪視一次,以便檢討篩檢的需要及諮詢的需求。整個篩檢工作(表2)包括身高體重的測量;視力、聽力­的檢查。至於實驗室檢查則因人而異。基層醫師應注意的是,一些老人常見的疾病症狀如甲狀腺低能症、糖尿病及憩室等。事實上並非一定要在每年定期訪視時做篩檢,可­以利用在急慢性門診追蹤時,藉機分段式的給予檢驗、諮詢及評估預防工作的需要。

☆★☆ 台灣國家衛生院曾舉辦長期照護論壇,專家的共同結論是老年人的長期照護以在地老化"(aging the community)的構想與"去機構化"(deinstitulization)方式最理想;社區應該能提供"無縫隙的老人健康遞送服務系統"的整合, 所以英文稱為: care in the community; care by the community; care with the community 。
理想的老人長期照護有十個願景必須追求,即是::
(1) 照顧場所社區化
(2) 照顧模式居家化
(3) 照顧內涵人性化
(4) 照顧供給自助化
(5) 照顧決策紮根化
(6) 照顧個案管理化
(7) 照顧方式多元化
(8) 照顧輸送網路化
(9) 照顧運作多元化
(10) 照顧系統整合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沒有留言: